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六、工程施工事记
发表时间:2006-03-26 浏览人数:749  新闻来源:白盆珠水库管理局
一、混凝土坝:
(I)、工程进度事记:
1、工程于1959年12月底以三边(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状态动工兴建。1960年8月,为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下马停建。
2、1976年年底,惠阳地区组织民工进场复建,并按浆砌石重力坝结构安排施工。
3、1977年初工程复工后,惠阳地区方感设计、施工技术力量、财力物力都难胜任,要求省委给予支持解决。1977年经广东省水利电力厅与惠阳地区研究,决定由省水电厅抽调省水电二局负责混凝土大坝和坝后厂房土建施工任务;抽调省水电安装公司承担坝后电站机电安装任务。
4、1977年8月15日省水电二局组成白盆珠工程处,正式进场筹建混凝土大坝和坝后电站土建任务。
5、省水电二局白盆珠工程负责人,1977年是副局长倪兆玉、阎玉山主任。1979年起是副局长倪兆玉、副局长蒋家灶。1984年2月起是副局长许开琪。技术负责人,1977年至1981年10月是副总工程师汪增辉。1981年10月至1983年4月是工程师许开琪,1983年4月至1985年8月是主任工程师费之镠。
6、省水电二局白盆珠工程处进场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临时房建、施工发电设备安装、动力线路、照明线路、通讯线路、施工供、排、蓄水设施、场内交通道路、施工设备安装和各类施工系统布置等临建工程。
7、1978年2月15日,上游施工围堰开始浇筑混凝土,同年3月中将围堰浇出水面。
8、1978年6月,坝基全面进入开挖:
至1980年3月15日河槽开挖结束。
至1980年11月厂房、尾水、溢洪道加长部分基础开挖完成。
至1981年3月,坝基开挖基本结束。
9、1979年4月,7#坝墩第一块坝体混凝土开始浇筑。
10、1979年9月25日,西枝江遭遇150年一遇特大洪水,坝址处最大浇量5190秒立米,最高洪水位47.4米。此次洪水冲损了一批施工设施,损失达90多万元,但7#坝墩(此时混凝土已浇筑到V46.5米高程)却魏然屹立于特大洪水的冲击中!施工导流明渠、上下游围堰也安然无损。
11、1980年5月,河槽段3# ~ 6#坝墩混凝土浇筑高程已全部超出下游正常水位。坝体混凝土浇筑进入正常施工期。
12、1981年11月7日,导流明渠下闸堵塞,河水改白大坝泄水底孔自出流改流前,由省水电二局白盆珠工程处主持,省水电厅省水电设计院及白盆珠工程指挥部参加,由省水电二局白盆珠工程处将工程完成情况以及54米高程以下大坝工程质量情况,下游40米高程以下的尾水、厂房、河槽清理、护坡等工程情况,作了汇报,经讨论、论证具备改流条件,同意下闸改流及完成堵头任务。
13、至1981年12月,3#、9#、10#坝墩混凝土浇筑 到设计坝顶高程(88.2米)。
至1982年1月,5#、7#坝墩混凝土浇筑到坝顶高程。
至1982年4月,6#坝墩混凝土浇筑到坝顶高程。
至1982年9月,4#、11#坝墩混凝土浇筑到坝顶高程。
至1982年11月,2#、4#、右重1# ~ 2#坝墩混凝土浇筑到设计坝顶高程。
至1983年4月,左重1# ~ 3#坝墩混凝土浇筑到坝顶高程。
14、3#坝墩于1982年五月混凝土浇筑到60米高程之后,因库区移民65米高程以下未全部迁移,限制继续向上浇筑混凝土。停工1年零3个月,1983年8月19日继续浇筑混凝土,同年12月16日,混凝土浇筑到坝顶高程。
15、1980年4月引水发电钢管开始安装,并随坝体混凝土上升而进展,至1980年11月全部安装完成。
16、坝后式厂房土建工程于1981年1月2日开始浇筑混凝土,同年十月浇筑到40米高程,1982年10月交省水电安装公司安装涡壳,厂房装修工程陆续进行,直到1984年1月初完成。
17、坝下跨河大桥1980年9月动工,1981年8月大桥完成。
18、左岸坝顶公路1984年5月到同年12月完成。
19、右岸进厂公路于1984年5月至同年10月完成。
20、永久公路右岸上鉴陂至进厂公路接头,1978年10月至198O年3月完成。
(Ⅱ)工程质量缺陷事记:
21、1#坝墩58米高程头部混凝土欠浇,欠浇混凝土最大部位处达30厘米。根据省水电设计院设代组处理通知,从基岩面起进行基础处理,对久浇混凝土范围表面进行全部打毛并埋设钢筋,补浇和原1#坝墩头部同样标号(R60-150#、B4混凝土)的混凝土,保证混凝土大坝结构体形和受力条件要求。
22、对混凝土大坝各坝墩上产生的个别“蜂窝”、“麻面”等缺陷进行了认真处理,把原来蜂窝部位的架空骨料及粘结非密实的混凝土彻底清除,回填补浇R60-150#混凝土振捣密实,达到原设计强度要求。
23、对于4#坝墩溢流面57.5 ~ 62.5米高程的变形欠浇混凝土,严格按照省水电设计院的处理通知要求,在变形部位进行了全面挖除,使补浇部位混凝土厚度达30厘米,并在欠浇混凝土范围的上下两端挖出二个较深的结合键槽,在槽中打孔埋设插筋,铺设钢筋网,按原溢流面体型规格安装模板,随后采用250#细骨料混凝土回填,使补浇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光滑,符合原溢流面的设计曲线要求。处理后监定溢流面达到设计要求。
24、对于3#坝墩溢流面堰顶73米高程下面8条较长的裂缝,按照修改通知的要求,采用人工凿槽,将裂缝凿成15cm ~ 20cm深,15cm ~ 20cm底,10cm ~ 15cm面的槽形槽键,然后用干硬性细骨料混凝土回浇捣实,此后再无裂缝出现。
25、坝基灌浆廊道在进行高压灌浆试验中,于1981年3月26日和3月2日、17日相继于5#坝墩5 4口孔位、6#坝墩6 5口孔位横贯灌浆廊道底部发生裂缝!当时大坝混凝土浇筑到72米高程左右,混凝土压重近50米。裂缝发生后,省水电设计院于1981年4月24日以(81)粤水设计字第14号文《西枝江大坝高压灌浆试验问题》报告省水电厅,建议6#坝墩高压灌浆暂缓进行。1981年8月29日,水电部工作组陈总工程师等来工地检查工作,认为:《已进行的高压灌浆试验,尚不能充分证明坝基存在有规核大的平缓裂随情况下,绝对保证大坝不致在高压下上抬的问题,结合工程坝基地质条件,为了慎重起见,不同意采用高压灌浆,应按照现有的灌浆规范要求,降低压力进行灌注,以确保安全》。自此,大坝基础高压灌浆停止,转入常规灌浆。
(Ⅲ)工程中间验收及竣工验收事记:
26、1984年9月25日到28日,经省建委同意,由省水电厅主持的广东省惠东白盆珠(即西枝江)水利枢纽工程中间验收委员会对枢纽工程已完建部分进行了检查和验收,29日上午十时顺利下闸开始第一期蓄水,限制水位65米高程。此中间验收是在混凝土坝已建成,土坝等项目工程继续施工的情况下进行的。中间验收的工程项目有:混凝土坝、土坝81米高程以下建筑物、航运过坝设施上游低水码头及81米高程以下竹木码头、还有清库、移民安置等工程。(见广东省惠东白盆珠水利枢纽工程中间验收报告书)粤水电基字[1984]148号。
27、1985年8月22日至23日,白盆珠工程验收委员会在白盆珠水库工程管理局召开会议,对拦河大坝及电站工程进行竣工验收。(见粤水电基字[1985]085号《广东省西枝江水利枢纽拦河大坝和电站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书》)并确定水库工程从当时起进入第二期限制运用阶段,运行限制水位定为70米高程。
28、1986年5月2日,白盆珠工程指挥部向省水电厅呈报《关于提高水库运行水位的报告》,建议前汛期限制水位为73米,后汛期(9 ~ 10月)限制水位为75米。省水电厅1986年5月20日以粤水基字[1986]041号文《关于白盆珠工程指挥部提高水库运行水位的报告的复函》中同意前汛期(4 ~ 8月)限制水位为73米,后汛期(9 ~ 10月)则要根据73米水位运行情况再研究决定。
29、1986年8月2日,白盆珠水库工程管理局向省水电厅呈报《关于白盆珠水库今年后汛期限制水位按正常蓄水位75米高程运行的请示报告》,省水电厅于1986年9月13日以粤水电基字[1986]079号文《关于白盆珠水库按设计正常高水位运行的批复》复函:……同意从今年后汛期开始,防洪限制水位提高到设计正常高水位75米高程运行。
(二)、土坝
(Ⅰ)工程进度事记:
1、工程于1959年12月底以三边(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状态动工兴建。1960年8月,为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下马停建。停建时土坝已填筑至69米高程。
2、1977年年底至1979年2月,工程由惠东县负责复建组织民工进场施工,将土坝填筑至72米高程。
3、1979年2月,省水电局曾光副局长带工作组到工地检查工作,监于工程质量差,经与指挥部领导研究决定,土坝工程暂停施工,进行全面质量复查。
4、土坝工程经复查后重新落实专业施工队伍,经省水电厅副厅长李德成等与白盆珠工程指挥部张穷民等研究决定由惠阳地区水电工程公司承建土坝工程;混凝土防渗墙则由惠阳地区水电工程公司转包给省水电厅机械施工公司施工。
5、惠阳地区水电工程公司于1980年10月底进场施工,省水电厅机械施工公司则于同年11月进场施工。
6、1980年11月 ~ 1981年4月,第一期混凝土防渗墙临建工程施工完成,1981年5月至1982年12月,第一期混凝土防渗墙浇筑完成。(至72米高程)
7、1982年1月至5月,灌溉渠首原填土返工,重新填筑完成。
8、1982年5月至1982年7月,土坝坝后原反滤棱体拆除重新兴建反滤棱体完成。
9、1982年9月至1983年6月,输水灌溉涵管顶部原填土挖除重新填筑施工完成。
10、1984年1月至同年11月,第一期混凝土防渗墙加高(从原设计72米高程加高至85米高程)工程混凝土浇筑完成。
11、1983年6月1984年12月20日,土坝坝体填筑至设计坝顶90米高程。
12、1985年7月至1985年10月,条形山副坝填筑至设计坝顶90米高程。
13、1984年4月至1985年10月,土坝前坡100#混凝土护坡工程完成。
14、1986年1月至同年5月,条形山副坝72米 ~  86米高程,原培坡填土及干砌石护坡返工拆除,重新培坡填筑工程施工完成。
15、1983年8月至1986年6月,土坝前坡左右岸坝头及条形山付坝前坡浆砌石框格干砌石护坡施工完成。
16、1986年5月至1987年8月,坝面装修工程(包括防浪墙、栏杆、排水沟、坝顶泥结石路面等)施工完成。
17、1986年5月至1987年10月,5#、6#土料场水土保持工程整治完工。
18、至此,土坝加固续建工程历经1980年10月至1987年10月7个年头的艰苦历程,终于圆满地、胜利地完成!经1987年10月11日至10月20日的签证验收,工程达到良好水平。
(Ⅱ)工程质量缺陷处理事记:
1、混凝土防渗墙凿除71.5米至72米高程时,发现4#、6#槽段墙体混凝土中混入大量泥浆结块,经调查才知道4#槽段少浇了12.95立米混凝土,6#槽段少浇了38立米混凝土,时隔1981年10月3日6#槽段浇灌混凝土时已达一年时间。在这一年时间里施工单位隐瞒了这个情况。事故暴露后,省水电厅总工程师是汪增辉副总工程师,基建处方洁仪副处长,省水电设计院水工周勤特工程师,刘汉光工程师,工程指挥部翁维金工程师,施工单位苏熙照队长、李德炳工程师,在土坝现场研究处理方案,结果决定挖除2.5米高墙体至69.5米高程,再回浇100#混凝土至71.5米高程。
2、混凝土防渗墙13#槽段混凝土9个试样中,有6个试样混凝土28∠100kG/cm2,抗渗标号B3小于设计要求B8;14#槽段混凝土9个试样中,只有一个试样合格,抗渗标号B4也小于设计要求B8;23#槽段混凝土9个试样中,有三个混凝土试样R28∠100kG/cm2 最小值R28=69 kG/cm2;12# ~ 13#,13# ~ 14#,14# ~ 15#接头孔混凝土抗压强度合格率分别为44.4%、33%、22.2%。在1987年11月17日至19日的土坝工程竣工验收会议上,省水电厅对此作出了“加强观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研究处理”的结论。
3、1983年10月31日,土坝填筑至75米高程时,沿坝轴线混凝土防渗墙两侧出现裂缝,至处理前最大缝宽50毫米、缝长200米。经省水电厅及省水电设计院研究,采取挖除混凝土心墙两侧裂缝土体至71.5米高程(开挖断面见图G-1573-X26)加高混凝土心墙至85高程,混凝土心墙两侧回填粘土心墙处理。
4、土坝填筑至设计坝顶高程后,1985年9月22日,坝面沿坝轴线混凝土心墙上游侧又出现裂缝,至处理前缝宽最大16mm,缝长200米。按省水电设计院要求,采用沿坝轴线为中心线开挖梯形槽坑,槽坑坑底高程88.87米,回填粘土人工捺实处理。
5、1984年1月,位于土坝桩号0+224坝轴线下游侧,高程73.2米至75.2米出现重直坝轴线裂缝,裂缝投影长度38米,最大缝宽10 mm此裂缝绘图标定位置后,至1984年7月至10月土坝填筑至80.5米高程时进行灌浆处理。灌浆孔段总长108米,耗土量11.8吨,单位耗土量109 kG/米。
6、1985年3月上旬,土坝桩号0+232处上下游坡出现横向裂缝(重直坝轴线),裂缝所在高程投影长度、最大宽度分别为:上游坡31.5米至87.26米,长度14米,缝宽10毫米,下游坡75.40米至79.30米,长度12米,缝宽10毫米。采用灌粘土泥浆处理。1985年4月至11月,上游坡灌浆结束,灌浆孔段长289米,耗土量(干)38.40吨,单位耗土量133公斤/米,1985年5月至11月,下游坡灌浆结束,灌浆孔段长255米,耗土量39.40吨,单位耗土量154公斤/米。
7、土坝填筑至80.5米高程时,涵管发生七条环向裂缝,1984年7月至8月,采用内衬钢板处理,衬好钢板后,于9月进行回填和接触灌浆。
8、土坝填筑至90米高程时,涵管又出现9条环向裂缝、经反复研究,省水电设计院决定采用软处理方案,即用泥龙止水胶带固紧于环向裂缝两边而成。由于适应了涵管的变形条件,至今未再发现裂缝产生。
9、1985年3月12日,条形山副坝填筑至86.5米高程时,下游坡80米至86.5米高程(至码头公路原设计在此通过)于距坝轴线8米至12米不等处产生纵向(平行于坝轴线)裂缝。裂缝长31米,最大缝宽20毫米。省水电设计院设代组通知挖除作为码头公路的培坡土体,将码头公路改由坝顶通过。
10、条形山前坡原干砌石护坡垫层含泥量大、层次混乱。厚度也不足,经省水电厅李粤安、刘汉光工程师、省水电设计院周勤特工程师、指挥部金利国、翁维金工程师、施工单位文吉强工程师、罗保全副队长于施工现场研究决定。将原75米至86米高程干砌石护坡全部拆除。按土坝续二类护坡设计标准重新辅筑浆砌石框格干砌护坡工程。
11、1985年12月初,条形山副坝前坡89米高程产生平行坝轴线的纵向裂缝。桩号是0+046 ~ 0+100,最大缝宽50毫米。12月9口,省水电设计院周勤特工程师、指挥部金利国、翁维金工程师、施工单位文吉强、副队长罗保全在工地会议室研究未作出统一处理意见,2月15日,省水电设计院周勤特来函通知施工单位沿裂缝开控50×50厘米槽坑,回填塑性粘土。
12、1985年12月18日上午,工程指挥部金利国、翁维金工程师到土坝检查工作,发现条形山副坝前坡原填土质量太差。很多表面挖坑检查都属堆松土,马上取三个土样进行试验,平均干么重只有1.34 kG/cm2本月初89米高程处出现的裂缝与此关系如何要进一步研究。这样,18日中午,工程指挥部金利国、翁维金工程师、施工单位文吉强工程师赶赴广州,下午到省水电设计院总工师室向曲镇洲高级工程师汇报这一情况,19日上午在省水电厅基建处向江增辉副总工程师汇报。19日下午,汪增辉副总工程师、曲镇洲高级工程师到惠州市,20日上午赶赴土坝工地对现场作了考察后作出决定:第一、副坝89米高程裂缝处理按原设计通知继续施工。第二、条形山副坝前坡原贴坡土方全面返工,并要求返工挖除和重新培坡填筑土方工程和护坡工程应在1986年汛前连到80米高程。
(Ⅲ)工程中间验收及竣工验收事记:
1、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西枝江水利枢纽工程进行中间验收,土坝81米高程以下工程设施经验收达到蓄水运用条件,9月29日上午十时,混凝土坝顺利下闸蓄水,限制水位65米高程。
2、1985年8月22日至23日,混凝土坝及电站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时,要求土坝加强观测并在9月底以前疏通土坝下游排水涵和右坝头护坡工程达到84米高程。
3、1987年10月11日至20日,由指挥组织、省水电厅、省水电设计院、施工单位参加的工作组,对土坝工程进行验收签证。
4、1987年11月17日至19日,白盆珠工程验收委员会在白盆珠水库工程管理局召开会议,对土坝工程进行验收(见广东省西枝江水利枢纽工程竣工验收签定书),签定工程按设计完建,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验收合格,可移交管理单位运用管理。
(三)、电站机电安装设备
1、省水电厅水电安装公司1981年进场,1982年10月开始,二台机组蜗壳同时安装,1985年8月初,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全部完成。
2、在试运转过程中,1#机组分别于4月23日和6月5日烧瓦二次,6月28日转子磁极引线烧断一次;2#机组于4月29日烧瓦一次,烧瓦事故经多次处理后运行正常,但开倍机推力轴瓦磨擦声较大,油槽中仍有少量巴氏合金粉沫出现。
3、机电设备安装于1985年8月22日至23日进行竣工验收时,阶段验收资料不齐全,调试记录水机方面也不够齐全。
4、主变10.5千伏侧2000A隔离开关瓷瓶作进修补,蓄电池端电池调节器未安装。
(四)、航运过坝设施上游码头
1、1983年9月初,码头工程破土动工至1987年11月底,已按设计项目全部完成,并于1987年10月11日至1987年12月   日,经签证验收工作组签证验收。
2、生产及生活设施原设计2200平米,1986年7月  日,省水电厅基建处方洁仪副处长召集白盆珠工程指挥部金利国、翁维金工程师、施工单位文吉强工程师在基建处开会,决定削减生产及生活设施40%设计工程量,要求指挥部及施工单位按此执行。
3、75米高程码头和83米高程码头,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均发生不同程度蜂窝,经凿除处理后浇灌新混凝土,未发现干缩裂缝。
4、85米作业场地货棚,原设计为小青瓦屋面,不适应大风至台飓风要求,加上施工未做剪刀拉杆,施工完成不足二个月,受风力影响,屋面发生倾斜(桁架最大倾斜15厘米)。1987年7月9日,省水电厅袁汉光工程师、省水电设计院周勤特工程师、刘汉光工程师来码头检查工作,同意拆除屋棚屋面,改做混凝土梁板盖面,由省水电设计改出图做概算报厅。
5、竹木码头天车为室内式设备,现安装于野外作业,电动机及其他电器设备没有保护,需作处理。
6、天车电监收挂不了,需作处理。
(五)、混凝土坝至土坝连接公路:
1、工程按省水电厅[粤水电基字(1986)032号]文要求,经白盆珠工程指挥部副指挥唐业喜同意,由惠阳地区水电工程公司承包施工。
2、1986年10月筹备动工,11月正式动工,1987年4月完建。机口混凝土试件强度合格率92%,但路面磨损较大质量差,因此进行了返工处理,凿除5厘米厚重浇筑混凝土的路面有1200平米,以10%701建筑胶水灰比0.5水泥浆涂刷表面磨损层的有600平米。返工工作到12月上旬告一段落,省水电设计院,白盆珠工程指挥部于1987年12月   日进行了签证验收。
】【打印】【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