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 惠州市白盆珠水库工程管理局概述
白盆珠水库工程位于惠东县境内,西枝江上游。原称西枝江水利枢纽,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营发电,改善航运和供水等综合效能的大 [I] 型水库。水库工程主要由主坝、副坝、电站及过坝运输码头等部份组成。该工程始建于 1959 年 10 月, 1960 年 8 月为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工程下马停建。 1977 年 4 月复工续建; 1984 年 9 月 29 日主坝建成下闸蓄水, 1984 年 12 月副坝填筑完工, 1985 年 8 月 23 日坝后电站建成投产, 1987 年 12 月 21 日工程全面验收合格。
一、建库宗旨: 白盆珠水库经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及广东省计委、建委、水利电力厅批准而兴建,其功能主要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发电和改善西枝江航运。总受益面积 32 万亩(其中:中游 10 万亩,下游 22 万亩),对下游两市一县一区(惠州市、惠阳市、惠东县、惠城区),惠州机场、京九铁路和广汕公路起到防护作用;保证灌溉农田 17.5 万亩;发电装机 12000KW × 2 台,年发电量 8600 万千瓦时;调节下游航深,枯水期从 0.4 米提高至 0.8 米;枯水期调节下游供水,保障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 随着惠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日益紧张,为了进一步发挥白盆珠水库的调蓄作用。 2004 年 3 月,惠州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调整白盆珠水库功能的通知》(惠府函 [2004]2 号)。“决定将白盆珠水库的功能由防洪、灌溉、发电、调节供水调整为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发电。”
二、集雨面积: 白盆珠水库地处西枝江上游,西枝江为广东珠江水系东江第二支流主流全长 176 公里,从主坝至惠州东、西江汇合处约 100 公里,流域面积 4120 平方公里。白盆珠水库控制流域面积 856 平方公里,其中水库迁赔线以下( 82 米高程)水淹面积 49.7 平方公里,长约 35 公里(主坝至宝口),最宽约 5 公里。整个库区有石涧、黄瑶、三坑、横坑、马山、宝口、高潭等近 10 条支流流入水库。
三、技术特性: 白盆珠水库工程按 500 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 5000 年一遇洪水校核,总库容 12.2 亿立方米。其中:死库容 1.9 亿立方米,有效库容 3.85 亿立方米,调洪库容 6.45 亿立方米。确保 20 年一遇( 3540m 3 / s )洪水中下游河道安全泄洪,有利于沿河涝区的排水。主坝建于白盆珠峡谷处,采用混凝土空心支墩重力坝结构,坝顶高程 88.2 米,坝顶宽 6.0 米,最大坝高 66.2 米,坝顶长 240 米。坝中设有排洪堰闸 1 座 2 孔,每孔净 12 米,堰顶高程 73 米,上设 9 × 12 米弧型闸门,下游采用溢流坝下接长护坦梯形差动式鼻坎挑流式消能。坝内设置放水底孔 1 个,采用坝内压力管接明渠泄水道形式。副坝两座。一座建于横岗万福庵坳口。该坝在 1960 年建筑时先是采用水中填土,后为辗压填筑的方法筑至 72 米高程。复工后,将全坝加高培厚,并采用中心砼防渗墙加固处理。现在的坝顶高程 90 米,最大坝高 40.5 米,坝顶宽 8 米,坝顶长 278 米。一座建于条形山。该坝为均质土坝,断面尺寸与万福庵的副坝相同,坝顶长度为 115 米。坝上游建有码头 1 座。库区内还有平西公路改线工程,改路线长 32.88 公里。
四、工程效益: 水库工程自 1984 年 9 月投入运用至今,工程的防洪、灌溉、发电和调节供水等四大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 共拦蓄 1840 立方米 / 秒以上的洪水有 11 次,减少淹没耕地 185 万亩(次),每年枯水期经水库调节增加供水累计 46.2 亿立方米,灌溉农田 596.6 万亩(次),防洪、灌溉效益匡算为 76.3 亿元。累计发电量 15.95 亿千瓦时;缴纳税金 1701 万元;上交移民经费 7701 万元 。 水库功能的充分发挥,为惠州社会经济的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防洪、抗旱、调峰用电的保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工程的减灾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1990 年春,水利部原部长杨振怀视察水库时,欣然命笔写下:“西枝江上白盆珠,擒龙泽润惠州东,更喜淡水济滨海,开放宏图立新功”《咏白盆珠》的壮丽诗篇,既是对水库效益的运用的高度评价,亦是对我们水利人的巨大鞭策与鼓舞。
为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使水利为惠州建设数码名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局领导班子 在 认真总结建库 16 年以来工作的基础上,将 白盆珠水库放在 惠州大发展的广阔舞台上进行定位,明确地提出了“一个中心、三个基地”的总体发展构想和“四个一流”的近期工作目标 。
总体发展构想是:在发挥好白盆珠水库作为西枝江流域枢纽中心作用的同时,逐步使水库工程发展成为现代化水电生产基地、优质水资源供应基地、生态观赏基地,即“一个中心三个基地”。 近期的工作目标是:用 3 到 5 年的时间,初步实现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环境绿化美化,努力打造“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队伍、一流效益”的文明水库新形象。
|